轻歌曼舞的蜿蜒资水与群山簇拥的桃花江相合处,兀然矗立着这座名凤凰的奇山。山上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山下江面辽阔,百舸争流。相传,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而遭子兰、靳尚等人之谗而去职放逐江南,他在遍涉湘沅之后,由湘西来到这里。在山上一座神庙住了下来,并在此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天问》。屈原在此生活期间,一只栖息在后山古树上的金色凤凰每日为屈原张开美丽的翅膀遮风挡雨。秦兵攻破楚国郢都之后,屈原悲愤之极,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怀沙汩罗,屈原死后,那只凤凰亦投入桃花江不知去向。善良的桃花江人认定凤凰就是屈原的化身,遂在山上修了一座凤凰庙,尊屈原为凤凰神,祈求屈原显圣保佑乡里风调雨顺,清吉平安,凤凰山也由此得名。因屈原在此作《天问》又谓之天问台。
天问阁
据清康熙《益阳县志》载:“相传屈原作《天问》于益阳之桃花江。屈原放逐江南,作《九歌》于玉笥山中,山在湘阴,则《天问》作于此间,不为无据。”据《清.一统志》载:相传此地乃屈原作《天问》处,山下旧有庙曰凤凰庙。祀原与夫人,俗称凤凰神,每端阳竞渡辄祀之,清道光年间庙毁,今存遗址。考楚辞载:屈原放逐,徬徨山泽,见楚有先王庙,图画山川神灵,琦玮诡 及左贤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又《涉江》篇曰沅、曰湘,距资不远;曰溆浦、曰辰阳,则益之西境,意原涉而南尝溯洄于此,故《天问》作于此间,不为无凭。天问台上曾建有天问阁,内有石刻、彩塑、木雕,天问阁同凤凰庙一同因清道光年间的一场大火而不复存在。今仅存“古天问阁遗址”石碑一块。
钓鱼台
凤凰山邻资水河边,有一宽约四平方的大青石,卓立江滨,名屈子钓台。它是中华大地“五大”古钓台之一,相传屈原遭谗去职后在凤凰山作天问时曾在此垂钓,至今桃花江仍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
相传,屈原一日静坐钓鱼台钓鱼,忽见江边走来一鹤发童颜之老者,自称是前朝宰相姜子牙。屈原甚是惊喜,忙问太公,为何在谓水用直钩钓鱼,姜太公答曰:我非钓鱼,乃钓文王也。果然姜太公赢得 了周文王的赏识,做了 文王的军师,辅助文王推翻了纣王的暴政。屈原听罢,恍然大悟,正想入非非之际,一大鱼一口吞食鱼饵,屈原忙扯钓杆,不想用力过猛,朝后一仰,将钓鱼台临江一面靠了个背印,不觉醒来,原是南柯一梦。今钓鱼台酷似背仰的痕迹,传为屈原所为。在背印的傍边石壁上,依稀可辨一组壁画,左刻屈原傍徨山泽的形象,右刻一八角亭,中有神像,虽久经风雨,仍依稀可辨(据《桃江县志》载),传为姜太公托梦给屈原后所刻,至于何人何年所为,无可考证。
跃龙塔
在凤凰山半腰临江处,有一座花岗石砌成的七层八面宝塔,高25.5米,名跃龙塔。跃龙塔塔身为古代檐式建筑、造型优美、结构严谨、端庄古朴。塔内石碑题记:“大清乾隆时,桃花江市人,公置塔基,道光十四年甲午夏各里绅耆公建。”清同治《益阳县志》载:“清道光十四年,由邹化良、周代炳、刘铖、夏德森、潘时倜、徐庚兵等倡建。”
跃龙塔亭亭卓立,气宇轩昂。登上塔顶,可遥望浮邱之雄,俯视资水之秀。跃龙塔与天问阁遗址、屈子钓台在凤凰山连成一体,构成桃花江镇又一独特景观。至于缘何公建此塔,清代桃花江市文人周代炳在其撰写的《跃龙塔记》中作了如下记述:
…… 论品地可为千古法,论钟鼎可垂一代名,论科第可为一时冠。乃由今思昔,或一再传而田庐变置,或一再传而书剑飘零。而忠孝节义,磊磊落落,与日月争光之伟男子,人世间曾不一二人,此果时未至欤?不然风水之说非尽无凭,塔之建也,孰急于此。闻知故老,邑自建三台斗魁,科第渐盛,今安知不愈于昔乎。况此间为天问遗址,旧有阁祀灵均,揽古者,于此发兰芳苣洁之思焉。自阁圮后,乡先辈屡议兴复而未遂。倘能踵事增华,不惜他山之助,以成众力之擎。塔成之后,继以建阁,其余层累崇高之故,未始不因天时,假人力以发地灵也……
跃龙塔建成之后,为何未能重建天问阁,今人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