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这件青铜鼎出土于我县桃花江镇腰子仑春秋墓群。光素无纹,庄重而不失典雅。它那绿茵茵锈色,仿佛是一片原野的青草,让人亲切无比!它其实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谓的“锅”,在当时也是用来蒸煮实物的器物。它在腰子仑古墓群中属于年代较早的器物。鼎在通常的古代文化中是很高贵的器物,代表地位身份,只有在祭祀仪式中使用它。然而在这里却是件家常的实用器,可以想象在此地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发达!如果单单从器物本身去评估它的价值的话,似乎找不它的亮点,经济价值并不高。那么我们看看它的原始形态吧!
图二
这里是它原生态的居住环境,它置于一狭长方形坑道上部中心位置,它的家庭成员还有铜矛,剑,斧,鐁(也可称削)。不难看出其原主人是一位肩负起保卫家园的壮士。下图三墓的形制与铜鼎墓的形制大体相同,成员少了铜鼎,多两陶器,不见鐁。一陶器葬于腰间圆坑里,一陶器置于墓顶角。也属于它的同族同胞。
图三
腰子仑春秋墓群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墓群由腰子仑墓区和金塘咀墓区组成,两地相距4公里。1987----2009年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共发掘这类古墓葬一百多座。多数墓葬的形制为狭长竖穴土坑墓,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狭长方形窄坑墓,2、带头龛的窄坑墓,3、带腰坑的狭长形窄坑墓,4、带二层台的长方形宽坑墓,5、长方形宽坑墓。墓底距地表深浅不一,最深达2.5米,最浅仅0.2米。
如今的桃江县处于当时古代越、楚两国交界处,商周至春秋时期,今天的桃江县域被越族人管辖。越族部落众多,故有百越、百奥之称。至春秋时期,本地的楚、越文化不断交流融合,楚文化开始逐渐被越人接受。
在众人眼里考古就是挖宝,其实不然,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腰子仑考古并未发掘出所谓精美的国宝,它最大的亮点却是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楚式陶器,这是在其他地区考古中少见的。这些陶器直接证明了楚越文化交流的形态。这里的古越族墓葬虽在墓坑形制上保留着自己的风格,却开始随葬楚式陶器,如鬲(图四)。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楚、越文化开始在此地被融合通化。
图四
腰子仑墓群经历年发掘出土了大量器形、纹饰极具越族特点的铜鼎、铜铲、铜斧、铜鐁、铜戈、铜矛、铜剑、箭镞以及陶罐、陶鼎、陶鬲、陶纺轮和陶范,还有少量玉器、铁器共350件之多。其中有件小器物得特别介绍下,它就是铜鐁(也可称削 图五),此物仅3.5厘米长,断面呈“人”字形,脊有直棱,双刃聚成前锋,近半数墓葬均有出土。铜削就是篾刀,这里大量出土,体现出它是越人普遍在使用的工具。我县竹子之乡,越人就用它来制作加工竹制品,说明竹制品已存在于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图五
墓群中还出土有铜铲(图六)和石范(图七)与陶纺轮(图八)。石范是越人用来铸造鱼钩的一种模具,而铜铲是一种专门用来播种的器具,陶纺轮则是纺织工具。这些器物真实的反映了越族人的生活状况,是研究越族经济生活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说明越人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从事鱼猎,农耕及金属冶炼。
图六
图七
图八
腰子仑春秋墓群是迄今为止长江以南地区已发现范围较大的越文化墓地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社会及文化价值。腰子仑墓地在墓葬形制方面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表现之一是出现了21座腰坑墓(墓中心部位埋葬器物),腰坑墓夏商周时期广泛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至春秋中晚期中原文化向南方传播加快,腰子仑墓地也受到了其影响和冲击,逐步接受了这一葬俗。随葬器物方面铜斧、铲的器形在这些墓中一直保持着中原文化风格。
腰子仑墓群真实反映古越族的社会结构,见证了古越族阶层分化的历史,墓群中随葬器物数量不一,有些墓里有10多件,有的只有两三件,可以看出古越族财富分配不均,已有了阶级分化。在这百余座越墓中 ,墓坑的长、宽、深、浅没有太大的悬殊,未发现规格较高的大墓和带有青铜礼器的墓,大多青铜鼎底部有烟炱痕迹,磨损厉害,它是长期使用的实用器具,而非礼器。从陪葬品中看不出显著的贫富分化,不见权杖、祭器等表示特殊身份的器物。出铜鼎的墓不出陶鼎,出陶鼎的墓不出铜鼎 , 出陶鬲的墓不出陶鼎,铜鼎和陶罐,一个墓内只出一件容器 , 个别铜鼎墓内多一件陶罐。出土铜鼎墓的形制器物组合与陶鼎、 陶鬲墓没有区別,兵器和工具等同一类器形在一个墓内只随葬1件。有的墓内有剑、矛 、斧 、铲 、削等 ,品种较为齐全 。有的只出剑、矛兵器,其余都随葬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由此可以推测这是一处分工明确、地位相对平等的家族墓群。陪葬生产工具、生活工具和兵器等品种齐全的墓,其主人生前可能是青壮年劳力,他们既是保卫家园的士兵,又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者;随葬生产工具者的墓主人可能是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随葬陶纺轮和生产工具的或为主要从事纺织和农业生产的女性;无随葬品的身份尚难推测。该墓地似乎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与社会阶级分化,贫富悬殊较小,可能尚未脱离原始社会。
腰子仑墓地是一处受楚文化影响较深远的越文化墓群,楚式鬲与越式兵器、越式生产工具共存,是越人被楚人影响 、同化的结果 , 充分体现了楚文化逐渐融入到了越文化之中的现象。说明这一地区在春秋战国之际,文化面貌较为复杂,越、楚文化不断交融,从然腰子仑墓群是研究越、楚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实物例证基地。
腰子仑春秋墓群所拥有的丰富文化内涵,有着非常突出的教育意义,可充分发挥文物见证历史、弘扬民族传统的独特功能,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