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青铜器物名为錞(chun)于,出土于我县大栗港镇,为战国时期产物,现已被湖南省博物馆珍藏。这张图是唯一留在我县文物管理所的珍贵资料。
錞于得用绳系住钮,悬挂于架子上,以击打的方式使其发出声响。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771年),錞于就是《周礼·地官·鼓人》记载的“六鼓四金”之器。“击鼓鸣金”,“四金”为錞于、镯、铙、铎,多与鼓配合,用于号令军士行动之器。最早的錞于出土于山东沂水刘家店子1号西周早期墓,其主人为东夷。是一种不定音高的古代军乐器,盛行于战国,淡出于两汉时期。錞于在春秋晚期进入到了吴越地区,溯江而上,战国晚期为巴人所接受。经考证,虎钮錞于是东周至汉代,巴民族的特有乐器。在商周的较早阶段,巴民族是和楚民族并列发展的南方民族。进入春秋以后,巴人的活动地域逐渐归入楚境,巴民族的一部分留居楚国,并与楚民族不断融合;另一部分逐渐向四川盆地迁移,慢慢与那里的蜀民族融合。战国时期,巴民族是楚国境内的主要民族之一。虎钮錞于与巴人崇虎的习俗相契合,开始被大量铸造。据统计,湖南、湖北两省是全国錞于出土最多之处,有虎钮、环钮、兽钮等数种。
我县出土这件錞于,整体呈椭圆筒形,中空。椭圆盘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缩,顶部中央铸有一只立虎。张口露牙,耳目清晰,虎尾微翘,威武伫立。
在远古时期虎是巴人的图腾,虎钮錞于表示了对巴人祖先的崇拜观念。可惜由于时间久远,已不能敲击,让其发出嘹亮悦耳的声音。如今,都只能静静地珍藏于博物馆中,我们只能从幻想的追忆中用心去聆听它那昔日里“回声嘹亮”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