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代,从公元前206年开始,绵延400多年,为中华文明宝库留下了璀璨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为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题写的序言中写到。
在我县石牛江镇花田冲村栗山塘组的兵祖山有一东汉砖室墓群,分布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91年,桃江县文物管理所对已暴露并即将遭到破坏的一座有前后两室的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陶罐、壶、钵、铜镜、铣剑、五铢钱等文物数十件。是研究东汉时期桃江境内人类生产生活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其中出土的铜镜是其墓葬的主要断代依据。
图片来源:桃江县文物管理所
由于铜面能反光,人们便直接用铜面照像,由此产生了铜镜。古代铜镜不同于今天的玻璃镜,它的正面用来照容,背面可铸以装饰与铭文。出于对铜镜照容的敬畏,古人进而对它产生了联想,认为它可以照出人的内心,趋吉辟邪。故在它的装饰与铭文中赋予了更多更深刻的思想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是鉴容之器,更是文化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体。它承载了那时期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诸多信息,是我们研究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国古代铜镜 ,以汉代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最普遍。兵祖山汉墓属于一般的贵族墓地,从而也证明了汉代铜镜在当时的使用是很普及的。可以说汉代铜镜贯穿了整个汉文化体系,是研究汉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古代遗物。我县出土的这方铜镜(如图),出土地点明确,是件东汉铜镜的典型器物。
细看这枚铜镜镜面并非平直,而是微凸,能照出面容的全部,设计科学合理,磨制技术娴熟,实用性强。我们来微观一下此镜的背面装饰图案,先观它的镜边装饰,光素而无纹,相对宽阔,厚实,向中心微斜,給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安全感,也好像是整个画面的轮廓线,把主题图案圈入其中。“沉”下去的第一圈图案为一条线纹圈带,紧挨着的是一圈学术名为“云雷纹”的图案,这种纹饰反应了集神权思想、自然美学于一体复杂精神世界。再接下来是一层剃地留白浅浮雕的一层复杂技艺的类似艺术化的太阳光环装饰,“光环”内饰以浅浮雕的写意草叶花卉。过渡一层留白圈带,开始饰以一层剃地留白浅浮雕的一层宝相花似的如意云纹装饰,云纹间刻以鸟篆体“长宜子孙”吉语。最后是半圆光素镜纽。纵观整个画面是半圆纽座为中心向外扩张的手法,饰以多层图饰,每层图又以一圈纹饰为过渡,花纹则严格对称于镜纽中心,形成同心的圆重圈组织结构体。极具韵律美。镜纽穿有孔,便于固定或悬挂。
这枚铜镜只是汉代铜镜体系里的一粒尘埃,是真实历史的凝固,包含着科学艺术、审美艺术、伦理风尚、宗教神秘等等。它所寄托的主题思想是对子孙蕃昌的祈求,体现了一种汉文化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