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公共文旅云>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修山镇明灯山印子粑粑火了
【传承保护】修山镇明灯山印子粑粑火了

1.JPG

用木棒石臼捣浆


2.JPG

 

3.JPG

晾晒印子粑粑

 

近日,湖南卫视节目组来桃江县修山镇明灯山录制印子粑粑节目了,准备在春晚节目中播放。从不起眼的明灯山,怎么会让全国最火的电视台关注到?这里的印子粑粑为什么足以上湖南卫视春晚?带着好奇,记者1月24日去了明灯山。


  保护生态,留住福根,穷山村也可以是富窝窝


  明灯山冲三面环山,土地贫瘠,常年外出打工是多数村民们的选择。不过,一位农艺师在调研笋竹产业情况时,却发现明灯山冲是块宝地。110多户农家拥有1000多亩竹林,常年云遮雾罩,溪水清清。他请来中国农业大学和上海大学专家对村里和周边的土壤土质水质全面检测,结论是:典型的绿色农产品“无公害”生态佳地。山里,负氧离子含量特别高,溪水则富含镁元素,是优质矿泉水。


  怎么把这样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桃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苏伟、村里退伍军人钟洁杰、大学毕业生木木一合计,一个适合山丘区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出来了:明灯山冲的村民们投入土地和劳动力,通过专业合作社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免费提供农产品种子、有机肥等所有农资物品,提供绿色生态的耕作技术培训和指导。


  苏伟指导合作社统一制定生产经营标准,编辑技术手册,指导社员对竹林进行垦复、修竹、施肥、灌溉,将千亩竹林改造成标准化丰产笋用林基地,将稻田改造成标准的生态耕作基地。结合明灯山特殊的地理环境,从浙江山区引进了食味好、抗性强的常规稻品种;养殖了1000多只“稻虫克星”——稻用鸭;架起了诱捕稻飞蛾的太阳能杀虫灯;播种了500亩生态水稻,用原始的打米机、石碾、风车将稻谷加工成生态米,用米糠作为喂养“稻鸭”的主体饲料。


  2013年春季,千亩竹林产鲜竹笋460多吨;2015年春季,竹笋产量大幅度提高,千亩竹林共生产鲜竹笋690多吨。2015年,村民们的绿色生态米卖出了高于市场价5倍的价钱,虽然产量比原来低,但是村民们的收入反倒增加了一倍以上。


  陆通幽居,孔子登门,印子粑粑的来头大得很


  在益阳县志和当地的传说里,明灯山迎来过孔圣人。春秋时期著名隐士陆通,为了躲避各国君王的求才举贤,躲到修女山背后的明灯山。史书记载:陆通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孔予适楚,专门到修山明灯山冲拜会陆通,见陆通的妻子在做米粑粑,故上前行礼,随手将装有通关金印的包袱搁在晾晒的米粑粑上。陆通回来,见粑粑上竟有“通关玉玺”印痕,唤妻问为何故,得知后抚掌大笑,遂按印痕原样雕成印模,用来印制粑粑,村民广为仿效,渐成“印子粑粑”。


  陆通洗耳的溪水还在潺潺流淌,陆通的故居遗址犹在。同时,村民们学习陆通好养性、躬耕以为食的传统亦在。钟洁杰等几位年轻人,带领村民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采用自己生产的生态米和山中优质矿泉水,干起了成批制作“羞女牌”印子粑粑的行当。如今,明灯山冲子里10多家手工作坊,沿用明清时期传下来的粑粑印模,按照老祖宗的“流水线”:用羞女山泉浸泡生态米——用石磨推碾打米浆——用木柴生火蒸煮米浆——用木棒石臼捣浆——用印模压制“印子粑粑”——用太阳晾晒印子粑粑——用木炭火复烤印子粑粑。陆通“洗耳溪”印子粑粑迷住了不少人。


  粑粑美食,历史人文,“羞女山印子粑粑节”启幕


  明灯山的印子粑粑,承千年盛名,如今声名远播。鉴于此,修山镇政府、桃江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于1月27日共同举办首届“羞女山印子粑粑节”,广邀宾客,共品美食。


  岁值乙未,时维腊月,节届新春,1月19日,“羞女山印子粑粑节”进行预演,村民们在陆通故居遗址处,面对粑粑神像,头戴古式头巾,身穿统一的抹布兜,烧香祭祀,诵读祭词,抛洒红米……一排排石臼,一排排石磨,一排排蒸锅,一排排晒盘,把2500年前陆通随手而得的印子粑粑,做出了诗意,赋予了文化。


  一个几百人的小山村,把几千年农耕文化,演绎得如此韵味和实在,怎能不引来媒体和游客。入冬以来,去明灯山参与做印子粑粑、吃印子粑粑的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明灯山就这么红了——因为生态与文化。

 

4.jpg

用石磨推碾打米浆

 

5.jpg

图为制作印子粑粑的木制模具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7--8822764